2025厦门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博览会

2025年12月10-12日
地点:厦门国际会展中心

联系电话:李海菊 13161718173

距离开展

当前位置:主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新闻 > >
行业新闻

半导体晶圆键合设备突破 3D IC 封装集成瓶颈,低温键合技术助力异质芯片互联

来源:2025厦门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博览会        发布时间:2025-09-10

半导体晶圆键合设备突破 3D IC 封装集成瓶颈,低温键合技术助力异质芯片互联

在 3D IC 封装与 Chiplet(芯粒)集成中,晶圆键合是实现 “芯片垂直堆叠、异质集成” 的核心工艺,需将不同功能的晶圆(如逻辑晶圆、存储晶圆)或芯片通过键合技术实现电气互联与结构固定。传统键合设备依赖 “高温金属键合(>300℃)” 或 “阳极键合”,存在键合温度高导致芯片损伤、键合强度低易分层、互联电阻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先进封装对 “低温、高强度、低电阻” 的需求。近期,半导体晶圆键合设备通过 “低温混合键合、高精度对准” 技术突破,实现异质晶圆的高效可靠键合,成为 3D IC 封装集成的关键装备,推动微电子工业向 “高密度异质集成” 转型。

技术创新方面,应用材料公司(AMAT)推出的 Wafer Bonding System 500 晶圆键合设备,在键合工艺与对准精度上实现重大突破:键合技术采用 “低温混合键合(Low-Temperature Hybrid Bonding,LTHB)”,通过 “铜 - 铜直接键合 + 二氧化硅介质键合” 协同 —— 铜 - 铜键合在 200℃低温下(远低于传统高温键合的 350℃),通过表面原子扩散实现金属互联,互联电阻低至 5mΩ,较传统凸点键合降低 80%;二氧化硅介质键合则通过等离子体活化晶圆表面,形成强共价键,键合强度达 30MPa,满足芯片堆叠后的机械可靠性需求。对准系统采用 “双晶圆同步光学对准” 技术,通过两组高分辨率相机(2000 万像素)分别捕捉上下晶圆的对准标记,实时计算位置偏差并通过精密机械平台调整,对准精度达 ±0.1μm,确保键合后晶圆间的电路互联偏差≤0.2μm,避免因对准偏差导致的互联失效。同时,设备配备 “键合压力与温度闭环控制” 系统,可根据不同晶圆材质(如硅、碳化硅)调整键合参数(压力 5-50kN、温度 150-250℃),适配逻辑 - 存储、逻辑 - 射频等多种异质集成场景。

应用场景中,美光科技在 3D NAND 闪存封装中引入该键合设备后,实现晶圆堆叠层数从 128 层提升至 256 层。过去,采用传统高温键合技术堆叠 128 层晶圆时,高温导致晶圆翘曲(翘曲度>50μm),键合良率仅 80%;如今,低温混合键合技术将晶圆翘曲度控制在 10μm 以下,256 层晶圆堆叠良率提升至 92%,单颗 3D NAND 芯片存储容量从 1TB 提升至 4TB,且读写速度提升 40%。在 Chiplet 异质集成领域,某 AI 芯片企业通过该设备将 7nm 逻辑芯粒与 HBM3 存储芯粒键合,键合后芯粒间数据传输带宽达 1TB/s,较传统封装提升 2 倍,AI 模型训练速度加快 30%,同时键合温度降低至 180℃,避免高温对 HBM 存储芯粒的性能损伤。

在汽车半导体领域,该设备用于车规级 SiC 功率芯片与硅基驱动芯片的异质键合,低温键合技术保护 SiC 芯片的高温稳定性,键合后模块的功率密度提升 50%,可承受 175℃长期工作温度,满足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的严苛需求,某车企应用后,电控模块故障率降低 60%,续航里程增加 80 公里。

随着 3D IC 封装向 “更多层数、更异质集成” 发展,晶圆键合设备正向 “更低温度(150℃以下)、更高对准精度(±0.05μm)” 升级,未来结合无损键合检测技术,可实现键合质量的实时监控与反馈,为微电子工业先进封装集成提供更高效、可靠的装备支撑,推动芯片向 “更高密度、更低功耗” 方向发展。


免责声明:来源标记为网络的文章其原创性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我司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